靈芝樟芝養生Ganoderma LingZhi★ -- 石碇旅遊-頂紙寮坑
正在加載......
靈芝樟芝
X
 
會員帳號 :
VIP密碼/my password :
忘記密碼/forget password  加入會員

石碇旅遊-頂紙寮坑   
如何前往紙寮坑古道: 開車行駛北二高下深坑交流道,續行駛106乙縣道往石碇,往石碇交流接106縣道,過雙溪口後左轉往平溪,經文山煤礦站、大溪乾站後,於永定村站牌前約53.9k進入經永福橋,可將車輛停在姑娘廟山的第二登山口附近有棵古怪樹。或由木柵搭台北客運15號公車至永定村站下車,在步行進入。 保甲路 紙寮坑古道 日治時期從汐止街康誥坑到石碇庄大溪墘,有一條越嶺的保甲路,分別沿著康誥坑溪及紙寮坑溪興建而成「康誥坑古道」及「紙寮坑古道」。康誥坑古道的前身為淡蘭古道的支線之一,淡蘭古道為清嘉慶15年(1810年)由台北艋舺經錫口、水返鄉、暖暖、三瓜坑,越三貂嶺,再經牡丹、頂雙溪,登山嶺下大里簡,由頭圍進入噶瑪蘭所築的主線古道。其中「水返鄉」因基隆河每日兩次漲潮至此而返,故稱水返鄉,日治時期因潮汐至此而改稱汐止。  淡蘭古道支線之一的康誥坑古道即由汐止經鹿窟下石碇,再接北宜山道入宜蘭。清光緒17年(1891年)台北至基隆火車通車,日治時期明治41年(1908年)基隆至高雄的縱貫鐵路通車,以及大正13年(1924年)宜蘭線火車通車,均促使淡蘭古道沒落而荒廢,其支線康誥坑古道亦然。日治中期便藉保甲制度,再重修整理康誥坑古道及紙寮坑古道,讓石碇一帶居民藉保甲路至汐止搭火車至台北、宜蘭等地。 汐碇間的保甲路—-「康誥坑古道」及「紙寮坑古道」,主要是石碇進出汐止的要道,當時石碇居民藉保甲路走到汐止再換鐵路到台北,另外則由石碇走輕便路到新店,再換五分車到台北艋舺,形成保甲路和輕便路共存的交通要道。 紙寮坑古道巡禮  在前二期筆者為文之「苗栗獅潭挑紙古道」,曾提到石碇的紙寮坑古道,雖有和造紙有關的「紙寮」兩字,然至今仍未找出有相關的紙湖、紙池、輪石等造紙功能,那麼「紙寮坑」則應誠如耆老所言,只不過是該地紙寮溪溪谷的水相當稀少,少到就像紙寮仔那麼薄之意。紙寮坑古道從上鹿窟崙經頂紙寮坑的松柏崎,下紙寮坑谷出大溪墘,因沿紙寮溪溪谷和紙寮坑,故稱紙寮坑古道。至今仍保存為比較完整的保甲路。  由鹿窟紀念公園前後均有小徑越頂紙寮坑下松柏崎,此外亦有產道至松柏崎,由頂紙寮坑的松柏崎下至古道入口的農家,門牌為頂紙寮坑光明路1號,標高約400M,由門前小徑之字下坡,十分鐘後下至一平台(330M),有一土地公廟,此處平台為酬神的戲棚所在,隨即拿出一條保育類的紅竹蛇拍照後放逐,此蛇乃友人兩天前於山區發現尾巴有點受傷的無毒蛇,以為是金絲蛇,先行救下,託筆者轉放安全山區置放。 頂紙寮坑的土地公廟旁有一石碑,建於光緒6年(1880年),此石碑為土地公廟而立,有基座及護身,算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石碑。續沿路下行,林木相堂茂盛,溪水卻是潺潺細流,更印證像紙寮仔那麼薄的溪流。  過兩次小溪及一破損便橋後,路旁盡是大片的大菁,那是一種藍染植物,右側出現本條古道第二座土地公廟,朝向溪源頭,為一標準的土地公祠,上覆不少青苔。續前行則是一座傾斜的天龍橋,阿咪老師指著橋頭的駁崁,認為橋身不僅傾斜,而且己經移位了。  續下行有一崩壞溪谷,現已立有鐵軌橋,通行更安全便利,接著來到寬闊溪谷河床,又是一段爬下爬上,最後再越兩小橋而出產道,產道前行不久,以前仍可見台車道,原來左上方有一礦坑,隸屬文山煤礦區,五年前產道尚未修築前,台車道直到外頭的大溪墘(150M),仍有明顯台車路,中途還有一古老的土地公廟,見證此運礦路及保甲路的歲月痕跡,其間數度再蒞臨,只見道路一直開進去,難不成這條尚保持完好的保甲路,將來有可能打通嗎?隔壁的五坑及一坑已相繼打通了,此條保甲路有需要繼續打通嗎?看著南北兩側道路已相繼修築,趕緊來走趟保甲路的紙寮坑古道吧! www.funnature.com.tw/OldMg_Detail.php?om_id=8
討論區